- 熊存卫;王赛义;
<正> 下侏罗统造上组,门口山组在江西,湖南、粤北、粤东、桂东北区广泛分布(表1)。造上组是我所湘赣中生代含煤地层课题组1976年创建的,为一套夹薄煤层的碎屑岩沉积。门口山组为湘赣会战指挥部1968年创立的。近十年来,湖南、江西、广东等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其所属队,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地质局区测队,广西自治区煤炭局150队以及武汉地质学院,湖北省地质研究所,国家计委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院矿产研究所三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对造上组和门口山组作了不少工作。但是,对造上组、门口山组所含的双壳纲(瓣鳃类)化石,兄弟单位间人为的产生了同物异
1979年03期 1-12+108-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1K] [阅读次数:124 ]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正> 渭北石炭二迭纪煤田,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内侧与新华夏系第三巨型沉降带中段——陕甘宁盆地南缘的复合部位,南邻秦岭纬向构造带。澄合、蒲白矿区则位于渭北煤田的中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群及下二迭统山西组,可采煤层主要含于太原群。太原群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直接覆盖于下、中奥陶统灰岩之上。其岩性主要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其次为浅灰、灰白色石英砂岩,夹黑灰、深灰
1979年03期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0K]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1 ] - 秦学本;
<正> 关于底板突水问题的砰价,一直沿用的计算公式只考虑水头作用力与隔水层厚度关系。推导该公式的前提条件是假定含水层全部空间充满承压水,作用力均匀分布,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歪曲了水头作用力的性质和强度。因而所得结果远远超过(小于)实际需要的隔水层厚度(水头压力)。事实上,含水裂隙呈“离散”状态分布,水头作用力性质和强度与之截然相反。本文据此观点,依据现有工作面突水实际资料,研究底板突水形成条件,提出初步认识,以期引起讨论。
1979年03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2 ] - 田治洲;
<正> 中国矿业学院煤田勘探教研室曾把回归分析方法用于湖南某矿井涌水量的预计,给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本文仍以该矿井的观测数据为例(《煤田地质与勘探》1977年6期49~57页)另配了一条概率曲线,结果似比指数曲线理想。现仅就此曲线及回归分析方法的有关问题,谈谈看法。本例数据显示出矿井涌水量Q与矿井开拓面积F相关关系密切。一般说来,矿井的采掘活动,扰动了煤层覆岩及底板岩层,并使之发生断裂和变形,从而给矿井水的补给造成良好条件。所以,投产初期矿井涌水量随开采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每一工作面、采区,
1979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正> 由于矿井释出水时流量大,降深大,地下水不稳定状态是普遍存在的,边界对涌水量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本文以白泉矿为例,试就边界附近的非稳定井流试验采用综合井函数法,定量评价矿井涌水量。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主要含水层有下二叠系茅口灰岩,上二叠系长兴灰岩及白垩系底砾岩。龙潭煤系夹于茅口灰岩与长兴灰岩之间。 (一)茅口灰岩含水层(P_1m) 岩性以厚层灰岩为主,硅质灰岩次之,厚200米左
1979年03期 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阅读次数:74 ]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彭文武;
<正> 大沙沟石炭纪无烟煤勘探区位于甘肃省武威县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迭系和侏罗系,白垩系仅出露于小红沟以东。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在上述沉积盖层周围广泛分布。勘探区构造位置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西翼褶带与河西系武威—临洮构造带交接部位。成煤后的构造变动使该区屡经破坏和改造。形态各异,性质不同,规模悬殊的褶皱、断裂广泛发育,纵横交错,组成一幅复杂的应变图象(图1)。
1979年03期 47-5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庄军;
<正>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煤期多並以多煤层沉积为特点。因此,加强煤中微量元素的找矿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无论对煤的综合利用和提高成煤理论以指导今后找煤及煤田地质勘探工作,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任务是:(1)搞清煤中所含伴生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了解煤中伴生元素的成矿条件及赋存特征。(2)通过对煤中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沉积条件的研究,为恢复成煤期古地理环境提供这方面的佐证。(3)通过研究微量元素和矿物的种类、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煤层对比提供依据。
1979年03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8 ] - 邱明;张力生;吴学军;
<正> 江西二二四煤田地质勘探队对山南井田大禾山段运用岩性、电测井曲线旋回分析及室内多项分析鉴定方法进行煤层综合对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配合作了有关对比试验项目,按照一定的网度、密度,选择十五个钻孔作为标准对比孔,系统采取了煤样和岩样共1503组,经过分析和鉴定,得到了共25000个数据及1400余份报告,这些数据和报告,对煤层的对比提供了依据,使目前的煤层对比方案更趋可靠。关于山南井田概况和测井曲线旋回分析部分,在《煤田地质与勘探》一九七七年第四期《山南井田岩、煤层组段对比》一文中已作过介绍。本文仅将岩矿鉴定、重矿物鉴定、
1979年03期 55-6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 周长生;徐士忠;杨顺松;
<正> 东南运动是1964年阎俊峰、尚冠雄研究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江西中二迭世乐平煤系和晚二迭世长兴灰岩之间的假整合现象。1965年尹赞勋、黄汲清教授建议改称东南上升,十多年来,对该问题曾有不少争论。近几年,我们在苏南地区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东南运动的存在取得了一定的地质证据。详细地研究“东南运动”,有助于上二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对龙潭组煤系分段对比亦有实际意义。
1979年03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阅读次数:80 ]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李成栋;
<正> 笔者在苏南煤田从事矿井地质工作时,遇到几个问题:1.同一矿区的两个相邻的井田,相当的煤层编号却不同,可采煤层是否相当也不清楚。如镇江矿区的东风、小力山井田主采煤层编号为一、二层,而相邻的伏牛山井田主采煤层编号却为Ⅲ、Ⅴ层。实际上,一、二层分别相当于Ⅲ、Ⅴ层。2.同是晚二迭世龙潭组的主采煤层,不同地方层位不一定相当,但在一些地质文献中把苏南各地晚二迭世主采煤层当作相当层位进行对比。如南京地区龙潭组主采煤层层位要比镇江地区高些。南京地区采的是龙潭组上部的煤层,含煤1~5层,可采1~2层。以生物灰岩为顶板;鲕状(有时无鲕状结构)粘土岩为底板的一层煤比较特征,容易辨认。而镇江地区主采煤层却靠下,虽然也含煤1~5层,可采1~2
1979年0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阅读次数:79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吕玉文;
<正> 推广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重要措施。我们曾对省内部分地区的煤矸石进行了采样化验及其利用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简述如下。一煤矸石是一种含碳的岩石。一般煤矸石的化学组成主要为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等次之;并常含有镓、锗、钒、铊、铟等稀散元素。我省煤矸石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碳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二氧化硅的含量多数地区在40%左右,三氧化二铝约为20%,铁含量偏高,镓、锗、钛等元素普遍存在,个
1979年03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阅读次数:90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1 ] - 张道纲;
<正> 探测老窑采空区的范围,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常遇到的一项任务。我们先后试用了电剖面和电测深法,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取得一定的效果。近几年来,采用充电法探测积水老窑范围,得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工作情况简述如下: 一、工作原理及应具备的条件充电法一般都是用来探测导电率比围岩大的多的矿体。老窑中积水的导电率,通常比围岩大的多,因此可将充满积水的老窑视为良导体,对老窑水进行充电。在施工时可利用废弃的老窑口或见老窑的钻孔,供入较强的直流电。由于老窑水的导电率高,其电位降相
1979年03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 ] - 湖南省第三煤田地质勘探队测井组;
<正> 我队杉桥勘探区的三迭、侏罗纪的煤层是高灰份,低变质程度的高阻煤层,煤层灰份一般在30—45%之间,而顶、底板岩石和煤层夹石大都是含炭量高的炭质泥岩,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同时,煤层结构又极其复杂,有时厚度为数十厘米至数米的煤层,由几个至几十个分层组成,煤分层和夹石的厚度最小者仅2厘米左右,一般为0.1至0.5米。而常用的电阻率和伽玛伽玛测井方法,仅能分辨0.2米以上的煤层和夹石,且介面不够清晰。故往往造成很大的解释误差,对煤层难于作出正确的评价。《煤田地质情报》1975年第一期介绍了国外研究复杂煤层的微聚焦电极系测井法。我们引用这一方法,并根
1979年03期 74+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阅读次数:56 ]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正> 在煤田地质钻探过程中,发生研钻、卡钻或埋钻等事故是常见的。对此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事故复杂化,严重的能造成钻孔报废。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制成了钻孔孔内排故弹,用爆破方法处理卡钻和埋钻等事故,收到良好效果。钻孔孔内排故弹,是用一长150毫米,直径Φ(1/2)时的铁管做外壳,内装普通硝铵炸药及雷管一支或两支,将炸药装满弹壳,用皮带油进行防水密封,铁管两头接丝堵(见图)。排故弹导线的连接:弹内雷管的引线由上丝堵小孔引出,一头自由放在外边做接地线,
1979年03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35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山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测井组;
<正> 787型井温仪是为适应目前煤田地质勘探钻孔中的地温测量工作而研制的一种半导体热敏电阻测温仪器。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精度较高等特点,能满足目前地质勘探中地温测量工作的需要。同时,它也可以做为一般的温度测量仪器。测温原理 787型井温仪的感温元件是一种由镉、镍、铜和铁的氧化物混合而成的半导体热敏电阻,型号为RRC_7B,其电阻值有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关系式是:
1979年03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征志坚;
<正> 分离出重砂,轻砂往往被抛弃,实为可惜。为了获得更多的有用数据,可将轻砂用加拿大树胶胶结制成薄片,采用石油部门常用的染色法,将长石碎屑染色:滴几滴氢氟酸,酸与长石反应后形成一层氟硅酸铝薄膜,约二分钟,用水冲洗,将薄片浸于亚甲基兰溶液中,约五分钟,再冲洗、烘干,这时,石英表面无污染,而长石染上了兰色:钙长石为深兰,钙质长石为浅兰,正长石和微斜长石为淡兰。染色后加上盖片,置于偏光镜下,鉴定所有的碎屑矿物。在偏光镜下,将石英、岩屑、长石、片状矿物等定性、定量,并观察矿物的标形特征;由于长石染了色,缩短了鉴定时间。因为在处理重砂样品过程中,已对碎屑颗粒分了
1979年03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周振峰;
<正> 井径是测井的重要参数,它不仅是电测井、放射性测井资料解释、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而且是检查固井质量、为处理孔内事故提供井壁情况资料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煤测井中,它为煤灰研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井径资料。为了加快用测井曲线解释煤灰研究工作,我队从1976年开始,用上海地质仪器厂出产的JJY-1型井径仪开展了井径测量。但由于经验不足,开始时测不出好曲线。特别是使用两年以后仪器性能越来越差,更不容易获得好的井径资料,在某一工区施工62个钻孔,
1979年03期 8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正> 震动器是一种处理卡钻事故的工具。是由我队机修厂根据兄弟队经验,结合本队情况设计制造的。它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处理钢粒卡钻事故,也能处理岩石掉块卡钻、孔内钻具多头穿插和夹钻事故。经我队五○四钻机试验,使用震动器处理钢粒卡钻事故,仅震动二十多分钟,即可将孔内事故排除。现将五○四钻机孔内事故处理情况介绍如下: 钻孔在419.65米处发生卡钻事故,当时用反扣钻杆处理。当孔内还剩岩芯管和钻铤各一根时,为了便于处理,使用110钻具透孔,当透至408.60米处,由于孔壁的钢粒落下,
1979年03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28 ]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邹明礼;
<正> 一般的液压系统,往往是由一些基本回路组合而成的。所以在设计液压系统时,可以根据对液压装置的动作和性能要求,选用一些经过实践考验的基本回路,再增加一些专用回路和专用元件,就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下面介绍一些钻探方面可能遇到的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供系统设计时参考。
1979年03期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黄作华;
<正> 中子测井是利用中子和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各种效应的一组测井方法。在石油测井中,它作为一种孔隙度测井法,早已普遍被应用,在国外的煤田测井中,也已成为常规方法。我国的煤田测井迄今尚未开展此项工作。为了实现测井数字化,急需增加新的测井参数,而中子法和声波法则是比较成熟的方法,特在此作一简要介绍。中子测井可分为普通中子测井和脉冲中子测井两大类。前者使用连续发射的中子源,主要解决岩层的含氢量问题,通常的中子—中子测井法及中子—伽玛测井法即属于此,是石油和煤田中常规的测井方法之一;后者使用脉冲式发射的井下中子发生器,可以指示地
1979年03期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阅读次数:71 ]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薛世孝;
<正> 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座谈会,于一九七八年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三日在焦作举行。这是我国煤矿史上的第一次瓦斯地质专业盛会。参加会议的有煤炭部所属的科学研究单位、煤矿生产和地质勘探部门、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的代表共八十八人。瓦斯地质是在采煤学、地质学和地质力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煤体中瓦斯的形成、赋存和分布的规律、探索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为防治瓦斯突出和瓦斯事故提供理论根据。煤层瓦斯突出是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为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瓦斯地质研究,开展瓦斯予测和
1979年03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李明潮;
<正> 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13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空前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380名代表和160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务院付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同志、国家科委付主任武衡同志、全国科协付主席裴丽生同志、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参加了开幕式。方毅同志并作了重要讲话。方毅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地质界有几大学派,存在各种学术观点,这是大有好处的。我们提倡百家争鸣,没有百家争鸣,学术就不能提高,不能发展。不搞百家争
1979年03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