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地质力学在煤田地质工作中应用的几点意见

    高庆华;

    <正> 运用地质力学的方法寻找煤矿资源,已在许多地质单位试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若提出较为系统的一套方法,尚需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并进行总结。地质力学方法不仅要认识地质现象,解释地质现象,提出规律性的认识;而且还要根据所总结的规律性认识,去进行矿产予测。为达此目的,一方面要求尽量全面地掌握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则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严密的工作步骤。按照李四光同志生前对找煤工作的指示和有关单位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以及个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地质力学工作方法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979年02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阅读次数:88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2 ]
  • 豫西晚古生代煤产地的“表皮构造”

    李万程;

    <正> 一个引人注目的地质现象展布在豫西晚古生代煤产地中(图1)。地质时代较新的岩系,以非正常接触关系覆盖在含煤岩系之上,接触面上下构造特征迥然不同,构成了含煤盆地剖面的“双层”结构。这种现象目前俗称为“表皮构造”。对于“表皮构造”的实质,长期以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地层间角度不整合或超覆现象;有的则说是断裂变动。持断裂变动观点的人,对于断裂的性质、动力作用方式、动力来源等问题的看

    1979年02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阅读次数:83 ]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1 ]
  • 恩口-斗笠山一带地下水潮特征

    李佐海;

    <正> 对恩口、斗笠山两煤矿区的三次大规模矿井抽(排)水试验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这两矿区地下水位呈有规律的、连续不断的波状起伏变化。每天出现两个起伏,起伏在时间上基本一致,但幅度大小不一,一般仅0.2~0.3米左右,并且这一起伏变化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吸引力作用的结果,笔者称它为地下水潮。显然,在作水文地质计算时,必须估计这一影响。现将这种地下水潮的特征介绍于下,并试论其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一、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概况恩口一斗笠山煤矿区为一大致北东~南西向的复式向斜盆地,矿区内各种性质的断裂

    1979年02期 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煤炭坝矿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勘探研究所湘中课题组;张景海;

    <正> 煤炭坝矿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韶山煤田的西北角。它是我国水大矿区之一。解放后,矿区的广大职工在和地下水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对“地下径流集中带”的存在和主要进水方向等提出了粗浅的意见,作为今后防治矿井水害参考。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本区为西北高、东南低的低山丘陵区。地面标高一般为100~150米;最高193米,最低56米。水系发育,除沩水(一般流量为300米~3/秒)及其支流(流量为0.47米~3/秒)外,余者皆为季节性小溪。较大的泉水,有东部的鲤鱼坝泉及上中下洋泉(四个泉群的流量共

    1979年02期 47-5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利用放射性测井资料解释煤层灰分的方法

    <正> 自1974年起我们开展了测井解释灰分的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反复实验和计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理论基础 1.天然伽玛曲线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和碳的同位素C~(11)、C~(12)、C~(13)、C~(14)等。它们都不放射伽玛射线,有的只放射β射线,但β射线不是我们的探测对象。因此可以认为纯煤基本上不放射伽玛射线。煤层中的灰成分主要有SiO_2、Al_2O_3、Fe_2O_3、CaO、S_2O_3、MgO等。其中前四种约占90%以上。由放射性同位素表可知,Si、Al、Fe、Ca、O、S、Mg、N等元素基本不存在放射性同位素,或有的只能放射较低的β射线,而不放射伽玛射线,也就是说纯煤及煤

    1979年02期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阅读次数:69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连环式和内连环式旋卷构造

    李明潮;

    <正> 在湖南常宁斗岭向斜南段的轴部以东、李家湾村东二百米处,一个钻孔场地旁,下三迭系张家坪组地层中发育有完美而复杂的小型旋卷构造群。它们除了组成连环式旋卷构造外,还组成了另一种内连环式旋卷构造。一、一般特征观察点为一铅直陡壁,高5米,地层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薄层泥灰岩夹同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局部夹灰绿色、白色成层极薄的粘土岩、具微细层理。上部为风化后呈土黄色钙质粉砂岩、泥岩互层。旋卷构造群主要发育在下部岩石中。陡壁东部出露一个最大“直径”为4.10米的半环状裂面,即甲环状构造,以下称甲

    1979年02期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煤系地层中常见的碎裂变质岩

    高凌蔚;窦廷焕;苗康运;

    <正> “碎裂变质岩是指矿物和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粉碎以及重结晶和新矿物所成的岩石。”不论矿物还是岩石发生破裂都有一个过程,从产生裂隙,到完全粉碎,碎裂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物质性质发生了改变,就会构成新相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相当复杂。碎裂变质岩在数量上可能不多,但分布却十分广泛。随着地质力学的推广,碎裂变质岩的研究,已为许多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并取得了不少进展。笔者等在从事煤田地质工作时,体会到,正确辨认碎裂变质岩对研究地质构造,确定断裂的存在及其力学性质有着相

    1979年02期 7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9K]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38 ]
  • 福建省下二迭统龙岩煤系勘探方法

    <正> 一、福建龙岩煤系煤田地质特点 1.煤系地层特点福建省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龙岩组,其次有上三迭统大坑~文宾山组(闽北叫焦坑组)。龙岩煤系出露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闽中和闽西地区。大体可分三个条带,均呈北东~北北东向排列。两条带南起武平,经过连城、清流直到将乐;中条带自永定、龙岩、章平而至大田;东条带包括华安、安溪至永春天湖山一带。煤系总厚300(西部)至990米(东部),自西向东煤系增厚,可采煤层也逐渐增多。由南往北,富煤层位逐渐向上部移动。总的来看,煤系沉积东西向连续性差,差异性大。南北向(近似北东向)连续性较好,差异性小。原始沉积显然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1979年02期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石煤勘探若干问题讨论

    朱绍隆;

    <正> 近年来,随着石煤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对于缺煤地区和省分,石煤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对这种矿产进行勘探的问题,也已提到日程中来了。对此,笔者根据浙江省已往石煤地质工作的实践,谈谈石煤勘探的若干问题。一、石煤的工业指标 1.石煤的发热量石煤首先是用作燃料,所以,石煤的热值是第一个基本指标。目前,浙江的工业锅炉大致可分为搁管式锅炉和沸腾炉两类。搁管式锅炉可烧800卡/克的石煤,沸腾炉可烧1000卡/克以上的石煤。而烧1200卡/克以上的石煤需加炭质页岩或矸石、炉渣,否则会产生炉膛结渣(因为石煤灰熔点低)。石煤的发热量最低指标应定为

    1979年02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放射性测井仪器的简易刻度装置-标定环

    <正> 对测井仪器定量刻度,这是测井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经过标定后的仪器所测的参数不是相对值,而是直接反映地层的某种物理量的绝对值。因此,标定后的曲线便于区域性对比,扩大曲线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对今后测井资料的电算机处理更是不可缺少的。但目前我国煤田测井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标准刻度井,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我们自制了专对TYFZ—4型组合仪进行天然道和密度道标定用的过渡性刻度装置。将来有了刻度井后,也可用标定环与其建立联系,可把目前所测参数换算成与刻度井有关的物理量。

    1979年02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 机械式恒速绞车方案

    彭庆高;

    <正> 目前煤田测井采用的绞车,因其提升速度不匀,造成相同煤质的同一煤层及相同岩层在不同深度上的不同异常反映。这一假像给资料解释及分析研究造成一定困难,影响了测井成果质量。采用恒速绞车则可以消除这种影响,从而提高测井质量。同时,为了符合测井规程对提升速度的要求,使用目前的绞车,在时间上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如采用恒速绞车就可以克服这一缺点,提高效率。为此,在石家庄煤矿机械厂产的CJ—1000型绞车基础上,经过改进设计了本机械恒速

    1979年02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阅读次数:67 ]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测井发电机组的改革

    曹忠玺;陈德发;

    <正> 过去,电测井使用的南京产10千瓦发电机组,安装在电测车的车箱内。这种安装方法,存在噪音大,车内面积窄小,冬季启动(汽油机)须予热,夏季车箱温度高,启动麻烦和保养烦琐等问题,影响电测井工作。为了适应快速测井的需要,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对原发电机组进行改革。取消了原发电机的汽油机。发电机采用汽车发动机通过变速箱、分动箱和增速箱驱动发电。其传动原理,如图所

    1979年02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阅读次数:82 ]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声波测井

    黄作华;

    <正> 声波测井是利用各种岩层对声波的传播速度及其他声学特点(如声波幅度的衰减、频率的变化等)的不同来研究钻井剖面的测井方法。它是五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方法,现在已和电测井、核测井一起构成了测井系列的三大类别,而且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声波测井已在石油勘探中普遍使用,成为石油测井的常规方法之一。在国外煤田测井中,声波测井也是重要的测井参数,并且和中子测井、密度测井一起构成了数字解释的主要依据。为了加速发展我国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实现数字化,有必要增加新的测井

    1979年02期 11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9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提拉式三合物同径止水器

    <正> 我们在水文地质工作中,自行设计试制了一种提拉式三合物同径止水器。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止水器,水文地质钻孔结构简单,钻探施工效率高,止水效果显著。这种止水器至少可承受7公斤/厘米~2的压力。止水器构造如图1所示,其中三合物为石灰、桐油、麻头,按10:3:1的比例混合,并调和均匀,保持3~5分钟不变形为好。止水时,先接好止水器,在上下盘各放设一块用皮带做成的园垫(垫子外径为112毫米),然后在89毫米阶梯管及89毫米套管(即连接在阶梯管上部的套管,其长度可

    1979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28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液压传动技术及其在钻探方面的应用

    邹明礼;

    <正> 液压技术已广泛在地质钻探部门采用。目前钻机已液压化,从油压给进、油压卡盘、油压移车式钻机发展到第三代动力头式全液压钻机。液压泥浆泵、液压拧管机、液压机械手、液压随车吊、油压千斤顶等都已试制出来,正在推广使用。钻具制造加工设备上也普遍采用液压技术,例如正广泛采用液压半自动钻具专用机床、油压操纵的立式淬火机床、液压墩管滚丝机、液压造型机、液压控制的工频炉、电弧炉或中频炉等等。液庄传动技术能如此广泛地采用,这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无可比拟的优点: (1)能在很大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适合于钻进工艺的需要,有利于提高钻进效

    1979年02期 12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阅读次数:68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 全国第一次孢粉学术会议

    吴景钧;

    <正> 全国第一届孢粉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11~18日在天津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石油、煤炭地质、冶金、海洋、高校和科研系统100多个单位20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208篇。据统计,全国有100多个单位400多人从事孢粉研究工作,其中煤炭系统有14个单位34人。国际孢粉学会秘书长诺利斯(Norris)博士参加了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孢粉学会。大会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讨论了孢粉形态、分类、命名,各时代孢粉组合及其在石油、地质、煤炭、海洋中的实际应用。近年来,孢粉学在地质时代、地层划分、对比以

    1979年02期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64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我国第一次微体古生物学术会议

    徐茂钰;

    <正> 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21日至27日在长沙召开。到会代表180多人,煤炭系统有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陈旭教授当选为理事长,我系统甘肃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化验室李祖望同志当选为理事。会议交流了有孔虫、介形类、(竹蜓)类、轮藻、牙形石等微体古生物门类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有研究微体古生物化石指导找矿、利用微体古生物群解决地层划分方面的研究报告,也有微体古生物分类、演化的研究,微体古生物化石新种属的鉴定命名,现代有孔虫、介形虫生态环境的研究,微体化石分析研究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1979年02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阅读次数:55 ]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