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加福煤田煤系沉积条件与煤厚变化因素

    <正> 一、煤系地层沉积条件分析加福煤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华夏褶皱带梅永拗陷北部。煤田二迭纪煤系地层,成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后形成的拗陷区内,其沉积方向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延展。它的形成是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与下三迭统溪口组两次海侵中间的海退阶段。在此近海型成煤环境中,沉积了以泻湖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下二迭统加福组(P_1j)及以冲积-湖泊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上二迭统翠屏山组(P_2cp)。煤系沉积厚度达1250米,含煤80余层(图1)。

    1977年06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阅读次数:67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构造体系与含煤建造

    <正> 地质力学认为,在巨型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决定着卷入这个体系范围内的地壳岩石的形变,而且也控制着这个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沉积建造。正如李四光同志所指出的“由于构成古老构造型式的巨型坳褶-包括隆起带和沉降带-一定会对古地理形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所以古老构造型式对较新沉积层的分布和沉积层岩相的变化,也一定会起着控制的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有可能根据属于某一时代沉积层展布和岩相的变化来探索某些巨型古构造型式的形象,(《地质力学概论》)。

    1977年06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阅读次数:24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江西新余门口山组地层特征及其时代

    蔡培荣;郑雪阶;陈烈;

    <正> “门口山”这个地名,指的是新余县马洪公社图山村门口的山。“门口山组”一名,李英鉴等(1959)在创名时,对于地层剖面未作详细分层描述,动植物化石采集颇少,因而未能建立起一个较为确切的地层概念。本文赋予门口山组地层以新的概念,即是:不整合于上三迭统安源组含煤地层之上的,以产植物化石膜蕨型锥叶蕨Coniopterisof.hymenophylloides及瓣鳃类动物化石简单礼陵蛤Lilingella simplex为特征的一套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的地层,上覆为白垩系(K)红色岩层与其呈不整合接触。

    1977年06期 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 ]
  • 郴州地区南部早石炭世含煤沉积初见

    <正> 湘南早石炭世含煤沉积,发育普遍,分布很广(图1),约有850平方公里,占含煤面积的70%。目前各矿区、地段作过一些矿点检查、踏勘或普查找煤等地表工作,积累了一些实际资料。但都没有进行过勘探工作,研究程度较低。含煤地层的古生物组合、岩性、岩相特征以及含煤性等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了扩大煤炭资源,我们收集了现有资料,初步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普查勘探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1977年06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阅读次数:34 ]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用测井数据分层的极值方差法

    <正> 划分地层是地质学中一个带有基础性的问题。正确地划分地层,无论对地质学理论或找矿勘探实践,都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划分地层方法可以叫做地质分层,它主要依据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并用地质学知识来分层。这种方法当古生物化石较丰富时,或地层出现较完全时,对于分大层来说,是较可靠的方法。因此,地质分层是划分地层的基础。但是,单靠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这种分层法依据的资料较少,资料取得也较慢,遇到

    1977年06期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阅读次数:53 ]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1 ]
  • 用回归分析方法预计湖南某矿井涌水量

    <正> 回归分析方法,可以确定几个特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并找出它们之间合适的回归方程式,以便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来预测另一个变量。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通常积累有大量的涌水量观测资料,这就给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索矿井涌水量变化的规律,进而运用这种规律预计未来的矿井涌水量提供了可能。一九七六年我们和现场同志一起,尝试用回归分析方法预计某矿井涌水量,取得了初步成果。现作简要介绍,与广大煤田及矿井水文地质工作者共同讨论。

    1977年06期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阅读次数:56 ]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 ]
  • 煤层覆岩破坏的基本规律

    <正> 所谓覆岩破坏规律,就是关于煤矿大面积采空区引起的煤层顶板岩层破坏的规律,主要包括覆岩破坏的特征、破坏范围的分布形态、最大高度及其影响因素等。在煤田勘探过程中,如何评价煤层上部对开采有威胁的含水层和地面水体(河流、湖泊)对煤矿开采的影响,以及如何结合煤矿开采的需要合理地进行地质勘探,是近年来煤田地质勘探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煤层覆岩破坏的基本规

    1977年06期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阅读次数:42 ]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9 ]
  • 注浆堵水新设备——风动散装水泥造浆系统

    <正> 目前注浆堵水已成为治理煤矿地下水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注浆所用的设备全系其他设备代替。除搅拌压浆是机械化施工外,其余全靠人工进行,大量水泥包要人工装卸、搬运,特别是单位时间的注浆量比较大时,要求在短时间内将几十吨至上百吨水泥制成浆液,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直接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新的造浆系统,成为注浆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研制风动造浆系统,用了不到一年的时

    1977年06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定向聚能爆炸地震震源试验

    <正> 我队地震勘探试工区,地形起伏,灌木丛生,稻田遍布,交通十分不便。以往施工以WT-2型物探钻机打钻为主,这种钻机,机体笨重,劳动强度大,破坏农作物严重,个别区段地层坚硬或因流砂层,钻孔深度无法保证。尤其是开展多次迭加方法施工时,炮井需要量成倍增长,严重地影响了施工速度。为此,我队开展了定向聚能爆炸地震震源试验。

    1977年06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9K]
    [阅读次数:34 ]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测井仪器被卡处理工具

    <正> 根据我队施工区测井仪器常常被卡的情况,我们测井组利用废岩芯管制成了简单而有效的测井仪器被卡事故处理工具。简介如下。该工具由岩芯管(1.4米长)、锁接手、铁棍及护圈制成(见图)。管子下端呈喇叭口状,并磨钝。一方面可防止外层护圈滑落,另一方面下钻时防止管口擦破电缆。为了使电缆能方便地放出管中,在管子和护圈壁上开一个通天窄口。护圈套在管外,并可以转动。使用时,先把管子与护圈窄口对齐,将电缆放入,旋转护圈,使其销钉眼与管子销钉

    1977年0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32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1 ]
  • 简易水电阻率测定架

    <正> 在煤田电法勘探工作中,由于沉积岩电阻率与所含地下水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地下水的电阻率作区域性的调查研究,以作为电法资料解释的一种参数和依据。我们以往对地下水电阻率的测定,是将地下水盛入一白铁盆中,用一木尺搭在盆上,用小铁钉作电极,以小极距电测深来进行测定。这样测定的结果,虽也可作为电法资料解释的参考,但有以下缺点:

    1977年06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阅读次数:42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JBC—2型纪录仪曲线亮度的改变

    <正> 众所周知,TYFZ-4型组合仪的最大优点是,多条曲线可以同时测量,缩短了占用井场时间,提高了测井效率。但由于JBC-2型记录仪像纸宽度的限制,两种测井曲线的基线拉不开,若把基线拉开,则由于基线过高,辅助光点多进入纸面,不仅不易描图,且记录曲线不美观。若基线较靠近,则由于记录光点亮度相同,曲线相交或重迭时不易辨认。为此,我们采用降低其中一支检流计镜片亮度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这问题。具体作法是,用透明玻璃纸1~2层(也可用其他透明材料)固定在一个检流计遮光罩上,使两

    1977年06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构造体系与煤的变质

    缪奋;张伍侪;

    <正> 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当煤系及其下伏地层受到压缩时,岩石内部的颗粒之间发生内摩擦而伴随析出的热量,是引起煤变质的一个普遍因素。后成煤期继续活动着的一些山字型构造,其前弧或反射弧的展布方位往往与高变质煤带相一致。如沿长江中、下游展布的晚二迭世高变质煤带与淮阳山字型的前弧挤压带相吻合;川南~黔西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黔西山字型前弧挤压带相一致,黔西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云南广西两个山字型构造反射弧的重迭部位相一致,等等。某些挽近时期有强烈活动的经向构造带内,也常出现高变质煤

    1977年06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6 ]
  • 试谈湘赣晚二迭世煤的构造应力变质

    <正> 一工作地区为湘赣中部,其范围包括鄱阳湖、九岭山、洞庭湖、雪峰山之南东,武夷山、诸广山、南岭北面的广大地区,隶属于本区通常惯称的主要煤田有萍乐煤田、涟邵煤田等。本区位于我国东部第二新华夏巨型沉降带内。南边是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北边靠近规模巨大的淮阳山字型。第二条、第三条新华夏巨型复式隆起带分别从研究区东西两侧通过。多种构造体系在此复合。区内有与南岭带平行的一系列东西向构造,除属于南岭带的大东山-九疑山-铜山岭隆起外,还有赣南纬向构造带,塔山-永兴-彭公庙隆起,白

    1977年06期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第五讲 数字测井仪

    <正> 一、测井为什么要数字化数字测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数字测井仪在井场取得数字磁带记录;二是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这些资料,把解释成果自动显示出来。数字磁带记录比过去的模拟曲线记录好在什么地方呢?(1)动态范围大。很小的信息或很强的信号均能如实录下;模拟曲线则受到纪录纸宽度的限制,记录范围不可能很大,否则就要超格。(2)精度高。在传输过程中很少失真。(3)可以同时录下组合测井仪自井下送上来的所有信息,信息的道数不受限制;模拟曲线则受照相记录仪的检流计

    1977年06期 9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第三讲 金刚石钻进工艺

    <正> 一、岩石破碎机理及钻头的选择(一)金刚石钻头破碎岩石机理研究金刚石钻进的理论,即有关金刚石破碎孔底岩石的机理,对于钻头的设计制造,钻进工艺等方面的改进,都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对金刚石钻头破碎岩石的机理作了一些研究,但还没有统一的解释。一般认为:表镶金刚石钻头破碎岩石以磨削和研磨作用为主,工作原理与砂轮近似,兼有压碎、

    1977年06期 10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阅读次数:37 ]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煤田地质与勘探》1977年总目录

    <正>~~

    1977年06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24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