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淄博矿区采区底板突水规律及防治

    <正> 淄博煤矿是我国底板水害比较严重的煤矿之一。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的1935年发生过著名的北大井淹井事故,每分钟水量竟达443吨的惊人数字,造成我国阶级兄弟535人死亡。日本人虽一度企图恢复该井,但因为技术上解决不了而作罢。据不完全统计,淄博矿区历年来共发生底板突水次数高达107次之多。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底板突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不但影响到当前生产,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矿井延深开拓工程的安全。因此,淄博煤矿的底板突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1977年04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16 ]
  • 长阳含煤区梁山组含煤性的研究

    <正> 长阳含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宜昌地区。是鄂西重要煤矿区。该区自震旦纪、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的第四纪,其中除侏罗纪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沉积。含煤地层有:下石炭统测水组(C_1),下二迭统梁山组(P_1l)及上二迭统龙潭组(P_2l)。本次煤田预测的重点为梁山组。测水组在含煤区不发育、含煤性差,龙潭组分布在含煤区西部,故未作为本次预测的对象。

    1977年04期 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阅读次数:32 ]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1 ]
  • 山南井田岩、煤层组段对比

    <正> 江西中生代煤田,由于地层变化较大,没有明显的标志,煤层对比至今未能解决好。为了提高勘探精度,实破煤层对比关,从1973年开始,我们对即将勘探最终的山南井田,作了地层古生物、岩矿、煤岩、光谱、煅烧、煤质、煤灰成份、孢粉、重砂等多种分析鉴定工作,然而,所有这些手段中,只有某几个在局部层段有对比价值。后来受兄弟队的启发,又利用本井田60多个钻孔、200余条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地质和测井的综合,为本井田及今后的对比工作开辟了一条途径和积累了一些经验。

    1977年04期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阅读次数:30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陶庄煤矿火成岩体预测及找煤

    <正> 陶庄煤矿位于山东陶枣煤田西部,属石炭二迭纪华北型煤田。晚石炭世太原群含煤15层,早二叠世山西组含煤3层,共含煤18层。陶庄煤矿火成岩产状复杂,根据小范围内观测资料,其延展方向不易推断。再加上侵入体对煤层的熔蚀、变质作用,使煤层受到破坏,影响生产,急待研究。我们在火成岩影响的天然焦分布区作了一万六千多米的地质素描,调查了煤层小柱状900余点。进行分析之后,初步摸到一些侵入体的分布规律,并已用于开拓和掘进工作上。兹将我们的几点认识介绍如下。

    1977年04期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阅读次数:56 ]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鄂尔多斯地台南缘及其邻近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节要)

    袁耀庭;

    <正> 鄂尔多斯地台,西以宝鸡南北向大断裂为界,东与吕梁山毗邻,南为渭河断谷,隔河(渭河)与秦岭南北遥遥相望,从宝鸡而东一直到韩城地区,为华北陆台的一部分,是为地台本部所属的范围。过此而西,即属于过渡带。这种区分基本上已为大家所公认,但根据作者多年来在此地区观察了解,这种区分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故撰此文,以说明真象,不妥之处,尚希地质界同志予以教正。东由吕梁,西至贺兰,为一南北向构造区。在此范围内,所有构造均受南北向构造的控

    1977年04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阅读次数:85 ]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8 ]
  • 用判别分析在测井曲线上区分煤与其他炭质岩层的试算

    王杰;

    <正> 江西新余山南井田的中生代煤系里,煤层属于中等变质程度。视电阻率呈高阻反映,人工放射性亦呈高脉冲数值反映。因而,这两条主要定性曲线都呈高峰状反应的层位被解释为煤,一般地说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客观实际却远非如此简单:在煤系地层中,除煤层以外,常见炭质泥岩和炭质粉砂岩等炭质岩层,它们在曲线上的幅度仅次于煤层,而且往往与煤层伴生,或上覆为顶板;或下伏为底板;或呈矸石夹于煤中,形成结构复杂的煤层。这样,给测井的定性、定厚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寻求解决这一困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

    1977年04期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阅读次数:99 ]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1 ]
  • TYZC—6型钻探参数仪

    <正> 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勘探队和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组成的“三结合”钻探参数仪研制小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研制成功了钻探参数仪。先后经过现场四十个钻孔的反复试验和改进,仪器运转正常,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广大钻探工人的欢迎。该仪器的研制成功,为保证煤田钻探质量和安全钻进、实现煤田钻探操作仪表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1976年12月煤炭部地质局在湖南耒阳举行了“TYZC-6型钻探参数仪技术鉴定会议”,认为仪器可以定型,进行批量生产。

    1977年04期 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阅读次数:39 ]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二极管井温测量仪

    <正> 我队测井组坚持“工业学大庆”,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于1974年底试制成二极管井温仪。经两年使用,与原线绕热敏电阻井温仪比较,具有灵敏度高、误差小、成本低、容易检修等优点,在井下点测和连续测量都进行过试验,效果良好。对40℃以上(最高达42℃)和1070米的深孔也进行过测量,仪器均工作正常。一、井温仪原理及线路半导体二极管反向穿透电流随温度变化有显著差异,随着温度升高,反向穿透电流加

    1977年04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阅读次数:30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煤田物探数字技术讲座 第三讲 数字地震仪

    <正> 地震仪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光点地震仪。地震资料记录在照相纸上,不能进行回放和资料处理。第二代:模拟磁带地震仪。地震信息以波形方式记录在磁带上,可以在室内进行回放和资料处理。现在,发展到了第三代:数字地震仪。数字地震仪是数字化地震勘探装备的地震信息野外采集部件,它是数字化地震勘探的核心部分。

    1977年04期 7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阅读次数:35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煤田小口径钻进技术讲座

    <正> 前言小口径钻进是提高钻探效率、革新钻探装备技术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国煤田钻探职工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大搞群众运动,陆续在各地试验应用77毫米口径钻进,同时研制人造金刚石钻头,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由于试制出可以破碎硬度较高的岩石的针状合金钻头和人造金刚石钻头,采用了延长管材寿命的热处理技术,制定出合适的管材配套标准,设计制造了小口径专用打捞工具,试验

    1977年04期 10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介形类化石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正> 一、介形类简况1.介形类有现代还活着的,叫介形虫。还有保存为化石的。介形类生活的时代很长,从寒武纪到现代。介形类个体小,除古生代有大到几厘米的以外,一般只有零点几~几毫米。肉眼看来,介形类化石一般有半个芝麻粒大小,有少数大一点的,象绿豆粒大小。介形类有左右两壳,肉体位于其间。介形虫肉体分节,因此,在分类学上,介形类属韦肢动物门,甲壳纲,介形目(亚纲)。介形虫虽小,其肉体构造复杂,分化清楚,头部和躯干部分开,眼、脑、触角、大腭、小腭、足肢、心脏、口、食道、胃肠、肛门齐全。

    1977年04期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阅读次数:36 ]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