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Coal Geology&Exploration
创刊时间:1973
刊期: 月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董书宁
副主编:王皓 秦勇
               James W. LaMoreaux
执行主编:晋香兰
ISSN:1001-1986
CN: 61-1155/P
主页:www.mtdzykt.com

  • 加强煤田地质科学研究已成當务之急

    王巨谷;

    <正>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建国二十五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南方广大地质战线上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为了实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伟大战略部署,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找到了不少新的煤产地。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批林批孔运动不断深入,广大地质人员路线觉悟大大提高,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向火成岩覆盖区,红层掩盖区,逆掩断层推覆区,向早古生代(寒武系——志留系)和下石炭系等不同含煤层位进军,发现与扩大了新的煤炭资源。不少单

    1975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我队开展地质科研工作的几点体会

    <正> 我们工作在粵湘边界的南岭、骑田岭、连阳等地一带,勘探上二迭统和上三迭统的煤系。整个工作地区的煤系很不稳定,地层厚度变化悬殊,可由几百米变化到几十米,常有分叉、尖灭、相变现象存在。同时,构造复杂,断层、褶曲发育,出露的地层往往残缺不全,支离破碎,不易建立正常的地层顺序。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沉积的分叉、尖灭、相变,同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混为一谈。在岩煤层对比上也非常困难。为了对比岩煤层,往往象拉洋片一样,把钻孔柱状拉上去又拉下来,拉下来又拉上去,但分岐意见仍然存在,很难统一。根本原因就是论据不充分,说服力不强。这种情况的造成,则是由于对复杂的地质情况,缺乏详细综合分析研究。

    1975年0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阅读次数:32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湘南上二迭統龙潭組煤质特征及其变质因素探討

    <正> 一、概况上二迭统龙潭组是湘南的主要含煤建造。煤层发育良好,分布面积广,储量丰富,大力发展本区煤炭工业,对于迅速扭转北煤南运,加快我省工业建设步伐,有着重大意义。龙潭组的岩性主要为碎屑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为一套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古生物和含煤性,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厚143~435米,下段厚150~432米。含煤数层到二十多层,多集中于上段,下段基本不含煤(仅在个别地区

    1975年01期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湖南醴陵一带构造体系控制煤田形成及分布的初步研究

    <正> 从地质力学观点分析煤田的地质构造体系,进一步找出控制煤系沉积及煤田分布的规律,对煤田预测工作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一年来,我们对湖南醴陵普口市至浏阳文家市一带的地质构造形迹作了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并按照构造体系控制煤田的观点,对此区煤的赋存远景及找煤方向提出初步看法。兹将我们研究的初步成果介绍如下: 一、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湘赣边界湖南省一侧(图1)。地处九岭山脉的西南端,武功山之西北

    1975年01期 2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