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近年来,我们在两淮含煤区配合地质、钻探进行了几个井田的地震勘探工作。实践证明,地震方法一般情况下,对落差大于30米的断层能顺利地加以控制和查明。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地区,对于落差10~20米的断层,也能有所发现,并能控制其走向长度。现将我们采用过的方法简介如下,供参考。
1974年02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正> 几年来,我们在湖南红层掩盖区开展了煤田地震勘探工作,主要任务是查明中新生界红色地层的厚度及其分布规律,寻找含煤构造。通过几年来对红层地震勘探资料及部分验证钻孔资料的分析对比,取得了一些认识,兹介绍如下:
1974年02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正> 南方几省红层掩盖区地震普查找煤工作中的许多难关,还没有突破。几年来,我们在江西红层掩盖区,用地震方法作了一些普查找煤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兹介绍如下:一、红层掩盖区地质特征地表一般为丘陵地带或平原水稻区,地形起伏较大。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厚度变化很大。红层底部有厚薄变化不定的砾石层,因而深部地震地质条件变化不定。裂隙发育,构
1974年02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正> 几年来,我们在地震资料的解释上,先后采用过三种方法。即恒定的平均速度和非线性平均速度作图法;层平均速度作图法以及现在用的地震测井曲线分层作图法与射线量板法相配合的方法。为了加深对目前采用的射线量板作图法的了解,有必要回顾一下前两种方法的概况。
1974年02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正>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通常遇到的地层结构,可视为2~3层介质(大的速度分层),其中第一层底反射面(T_Q)平缓,在邻近排列内产状近于水平,T_Q 下伏界面 T_P 往往具有不同倾角(T_P 的直复地层层速度为 V_P)。在此条件下,一般多采用 t_Q 法分层作剖面图。
1974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阅读次数:43 ]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正> 本勘探区表层由流砂与卵石组成,潜水面较深,激发条件不利。因此,干扰波与有效波频率特征难以辨别,干扰波也难滤掉。经过组合检波、组合爆破等变换多种因素的试验,皆无显著效果。后来,我们抓住了干扰波低速的特点,采用了避开排列法,使有效波
1974年02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正> 几年来,我们在运用物探方法(重磁、电法等)配合地质、钻探进行综合普查找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肤浅认识,现简介如下,供有关单位参考。一、重磁、电法在综合找煤中的作用我们的某一地震测区,西北临江,东南靠湖,南面有大面积的红层覆盖(图1)。区内
1974年02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正> 近几年来,我队在江西河西等矿区配合防治地下水开展了地面电法探测岩溶的试验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掌握了这项工作的一些规律性。兹将试验情况进行初步总结,望通过交流,得到有关单位的指导,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1974年02期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阅读次数:75 ]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
<正> 在苏南煤田进行反射法地震勘探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煤系地层的埋藏深度和地质构造。与华北常见的煤田地震地质条件相比,本区岩性、岩相多变、地质构造复杂。尤其特殊的是,苏南普遍分布着波速很高的青龙灰岩,具有强大的屏蔽作用。这给地震勘探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苏南有青龙灰岩屏蔽的含煤地区进行地震反射法的试验情况。
1974年02期 4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陈光明;
<正> 优选法是以少的试验次数,迅速地找到生产和科学实验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方法。我们在苏北某地的地震勘探施工中,遇到了地层倾角大,得不到深层折射及反射波的情况,需要改变测线方向,减小视倾角。如何选择这个方向的测线,使得既能获得地震波,又有利于确定地层倾角?利用优选法比较迅速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介绍出来,作抛砖引玉
1974年02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96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正> 过去常用直流电法(电阻率法)、地震法、电测井等物探方法调查地下水,获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方法多用于定性测量。随着核子技术的发展,近来常常利用天然放射性探测脉状地下水;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及循环速度(地下水年龄);还可用于含水层渗透性能的确定,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74年02期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