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1971年以来,我队在株州地区开展了普查找煤工作,积累了一些实际材料,对该区地层划分、对比有了一点粗浅认识,为了进一步加强该区二迭系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普查找煤,现简要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剖面介绍为叙述方便,先介绍株州渌口一带的五条实测剖面:(注) (一) 株州县沙坪公社烂泥塘剖面下二迭统茅口组下段(P_(1m)~1): ⑤深灰色泥岩,薄层状。产化石:
1973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阅读次数:32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正> 为了解决岩溶类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几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引进了无线电波透视法来探寻充水岩溶的空间分布位置。该法根据是:电磁波在地下传播时,当遇到比周围岩石电阻率更低的介质时,由于低阻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界面反射等特性,在其背面形成了一个接受不到讯号或讯号显著减弱的“阴影区”。利用不同角度进行透视所产生的各条阴影带进行交会而确定出低阻介质的具体位置,故亦称“阴影法”。我国地质部门已成功地将该法应用于找寻金属盲矿体。我们探寻的对象是充水溶洞,它产生在高阻的灰岩中,而溶洞中的水与灰岩相比为低阻,二者电阻率一般相差10~2~10~5倍。
1973年02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阅读次数:46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 ] -
<正> 在煤层结构比较复杂的地区,迫切需要将夹石与煤分层确切区分出来,以满足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此我队自1972年底开始反复试验了微分测井技术。提高了测井分层定厚的精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现在微分散射伽玛(J_(rr))和微分侧向电流(Ic)法已用于生产。本文试图通过对微分测井技术的简要介绍,热望引起兄弟单位的注意和研究,使微分测井技术日臻完善。
1973年02期 18-2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阅读次数:41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正> 在煤田勘探阶段,准确地掌握煤层瓦斯资料是经济合理地进行矿井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目前,在勘探阶段仍缺乏获得准确瓦斯资料的有效工具,以致造成一些勘探报告中没有瓦斯资料或所提供的瓦斯资料准确性较差。为此,我们在重庆煤炭研究所协助下研制了一种钻孔瓦斯压力测定仪(简称“测压仪”),通过在勘探钻孔中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参数的方法,以实现获得比较准确的煤层瓦斯含量的目的。试验证明,该仪器基本上是成功的。现将仪器及测量效果简介如下,供有关单位参考,不当或错误处希予批评指正。
1973年02期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 ] -
<正> 本文所称南方煤田,是指我国南方的苏、浙、皖、闽、鄂、湘、赣、粤、桂九省、区的诸煤田而言,但苏北和皖北各大煤田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以内。全区面积约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四左右。在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五十个煤田,其中除鄂西的荆当、秭归和皖南的怀宿、巢县少数煤田位于长江北岸而外,其余均在长江以南。南方煤炭资源的分布,既受成煤前的基底构造和成煤时的构造运动控制,又为成煤后的构造运动所改造。因此,要揭示煤炭资源分布同构造运动发生、发展间的内在联系,就需从煤田的形成和改造两方面进行研究。
1973年02期 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正> 地质钻探过程中碰到疏忪、裂隙及膨胀的岩层,常出现钻孔缩径、坍塌掉块、钙侵、盐侵等情况,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孔内事故。使用性能良好的泥浆对保证钻孔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调节泥浆性能主要方法之一是化学处理。我队历年来曾使用过煤碱剂、单宁酸、羧基甲基纤维素钠(CMC)、烤胶和腐植酸等作为泥浆化学处理剂。从使用况看,煤碱剂、单宁酸、烤胶和腐植酸在一般情况下对降低失水量、减稠的效果是好的,但其性能不稳定、用量大、配制较复杂、用量不当还会引起泥浆聚结。羧基甲基纤维素钠对降低失水量有良好效果,但不能减稠,对钻进效率有影响,特别是钢粒钻进时更显著,另外成本也过高,大量
1973年02期 50-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阅读次数:32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正> 长沙市河西、岳麓山东坡之下,湘江之滨,从荣湾镇至湖南大学一带有一片侏罗纪地层展布,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00~300米,露头零星。但是,过去一直把它看作是晚泥盆世地层。1972年元月,施工大桥的民工群众,在大桥河西引桥南侧工地发现了煤层。省革委和煤炭局领导立即指示我队和煤田第六勘探队对该煤矿点进行调查研究。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采集了一些化石,先后送中南矿冶学院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鉴定,均认为属侏罗纪生物群,而以属早侏罗世的可能性为大。现将长沙湘江大桥河西引桥剖面介绍如下(自南东往北西分布):
1973年02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33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正> 1955年,柯贝尔提出了应用高锰酸银热分解产物作氧化催化剂半微量测定有机物中碳氢含量的方法,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1962年,我室就该法对于测定煤中碳氢含量的适应性作了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结果。此后即用作日常分析方法。1972年初,又进行了高锰酸银法和国家标准法对比试验。现将两次试验结果介绍于后,供参考。
1973年02期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阅读次数:37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正> 在党的十大精神鼓舞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该钻机广大职工在省各级党的领导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导,发扬了大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大干加巧干,工人干部一起干,紧密配合,团结战斗,在十月份创煤田(无芯)单机月进9301米的新记录。平均小时进尺26.49米,纯钻率占51%,事故与停钻率占8.7%;全月共竣工32个孔,经质量验收甲级孔21个,乙级7个,丙级孔4个,甲、乙级孔约占90%。二○四九钻机在施工中加强科学管理研究工作。全面推广钻机整体搬迁,使搬迁效率提
1973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正> 我队从一九七○年开始研制适合地质勘探部门用的小直径、大功率的潜水电泵。在上级党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明水县水泵厂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历经两年时间,试制出了一台直径146毫米的湿式潜水泵,并进行了抽水试验。
1973年02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阅读次数:39 ]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戴宗葆;
<正> (一)事故简介峰峰某勘探区3721岩芯孔竣孔封闭时,用冲孔器冲洗井壁后,正欲灌注砂浆,孔内突然大量湧水,水头喷出井口一米多高。不仅砂浆无法灌注,就是直径35毫米的钢球放在孔内钻杆顶部亦被冲起,在井口接146毫米套管,水位上升至14米方才稳定。这种湧水究竟来自那些地层?根据钻孔记录和湧水有强烈臭味等特征分析,判断为孔底大青灰岩湧出的(在钻进过程中无湧水现象,故考
1973年02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阅读次数:86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陈道阔;
<正> 过去一向认为合山煤田处于“准地台”区,区内只发育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建造。后来的文献中,曾谈到上二迭统大隆组有火山碎屑岩沉积。但从来未见该区有岩浆侵入活动的报导。近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煤层中有成群出现的,貌似“钙质砂岩”的“漂砾”(长轴达8米,短轴达5米),经研究,此种“漂砾”实为火成岩的侵入体。简述如下:
1973年02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阅读次数:76 ]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本期数据